除了能以假亂真的讓朋友以為你買了底片相機(甚至拍立得底片都有)之外,
還能弄出反轉底片效果,裝 Lomo 就假文青一下。
但是對於較專業的美術工作者來說,
這些預設的底片風格雖然精美、且精準,
卻無謂的浪費很多時間在尋找符合你心中想法的底片。
而且不只要找半天,找到之後,會發現還不如自己調 RAW 檔算了....
尤其是逆光照,簡直就是直接放棄掉。
但是我把 LR 關了後,想了一陣子,
又發現一種不同的路線,而這是從音樂樂理的角度去看 VSCO Film....
在音樂中,我們先決定了一首歌是什麼調,
大調小調?爵士?東方五聲音階?
然後才根據調中的音符去編曲。
換成美術,那就是手上的調色盤只有八個洞,就八種顏料。
而這八種顏料就代表了某一支底片的色調。
我們所該做的,是拿這色調畫出一幅作品來。
用這個角度去看 VSCO Film ,我們就得到一個答案:
用 VSCO Film 的底片風格檔去決定了色調,之後再去拉我們要的曲線。
而不是像數位時代那種濾鏡一選完、成果就該出現的思考方式。
用這個方式重新回到我們前一篇的照片,
翻出那些被我手動調 RAW 完敗的幾張,
我們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呢?
首先就拿一張非常不怎樣的櫻花照來測試。

因為機緣不佳所以這次的櫻花只照到一些這樣等級的作品,在後製時就下重手挽救看看。
左邊是我之前調色的作品,右邊是這次用 Fuji Velvia 50 Balance Warm 做基底的後製成果。


在這種黑白對比強烈的時候,用 VSCO Film 所做的成果,在比較細膩的色澤控制上較難掌控。
但也不是做不出來,所以算是沒加分但也沒扣分。
第二次測試高對比:

這次用也用真實中更偏向夢幻效果一點的風格去試。

一樣是用 Fuji 的底片,這次用 Velvia 100 Landscape,都是飽暖調的底片。

要用底片的色盤引出 ambient light 的感覺,在細膩部份真的較難調整。
那中規中矩的瘦西湖照呢?

這次我的原圖是偏向舊照片和山水畫之間的一種混合風格。

因為要作成舊照,所以基底用的是以前的底片:Fuji Superia 1600 - 。

這次反而就很輕易達到效果,而且在淡色的表現上比手調更容易。
最後算是這次的壓箱作品,之前拿到 Sony Zeiss FE 16-35mm f1.4 時照的一張作品:

當時在家裡拉一拉顏色後,覺得這樣的感覺很重鹹很滿意....

然後我用了正片(Fuji Velvia 50 ++) 做基底下去硬橋之後,我輸了..

要玩底片調性有一個重點必須掌握,
那就是底片中不存在純黑和純白。
純黑往往不是 RGB 0,0,0 的顏色,而是像墨汁一樣,
一筆下去是黑色,洗下來發現事實上是綠色。
而且是很濃很深的綠色,深到我們肉眼投降,當做黑色辨識了。
而白色亦同。
所以要很有底片感,速成的做法,就是要選 ++ 或 -- 的版本。
因為這些都增減感過度,所以黑和白都「斷頭」的很顏重。
一套用上去,馬上就有那種沖洗後的「瑕疵感」。
再來當然是色偏,老一輩的人說富士底片拍藍天綠地就是厲害,
從現在數位影像的角度,我們可以理解為富士的藍綠兩色色階較多,
(更科班的講法大概是 RG 兩色多了 1bit... hahaha)
但以嚴格的 RGB mapping 來看,這比較像是某些接近綠色的色調,
都被「色偏」成綠色了。
用白話講,就是照片上的紅黃兩色都被移去做藍綠兩色了。
當然這是很粗糙的解釋方式,可是這種會把顏色移來移去的特性,
就是每一卷底片自己的個性!
什麼柯達正片色彩濃郁啦~ Fuji Velvia 照人像不太好啦....
基本上就是這些色偏所營造的風格,某些時候好用,某些時候難用。
所以當我們要動手時,看到一張照片的主題,就大概要知道是要用哪卷底片做基底。
當然這是美術偏好,沒有固定公式對錯。
但是一開始面對十幾種底片,先從這種簡化方式去參考,能大幅減低學習曲線。
最後是顆粒感。
當然是感光數字越高的底片,顆粒感越重。
但是這要從你這張照片打算輸出多大張,來下決定。
如果是放 FB 上或放手機上看的,顆粒感太細膩,一縮圖就白搭了。
如果是要印成 10x8 的照片,那選太粗的顆粒,整張印出來真的看不下去。
掌握這三個基本方向, VSCO Film 就能非常大幅度的加速我們後製速度。
而且那些反轉效果的色調,還能帶出有效率的創作成果!
隨後我又測試了幾張,我的作品 vs VSCO Film 做基底後的挑戰:
自調 vs Fuji 400H +


自調 vs Fuji 160C ++


自調 vs Sensia 100 XP Warm +


我大概抓到的心得為:
如果要重鹹那 VSCO Film 的色盤能在重鹹時帶來很猛的效果。
要是希望在細膩處做些微處理,則反而會花很多力氣在找底片和反轉一些過重的色調上。

Provia 400X XP Over + & touch up

Provia 400X XP + Blue & touch up

Fuji Velvia 100F Balance Warm + & touch up

Polaroid 669 + & touch up
延伸閱讀:
VSCO 第一次玩的感想:「VSCO Film!數位時代的底片世界」
同樣是對色調下手的後製分享:「不可不知的氣氛藥引:底色」
..
C大的構圖都很棒!謝謝撰寫好文~
回覆刪除賣安哪貢~~ 構圖常被老婆嫌醜咧....
回覆刪除受益良多的好文章,謝謝分享!
回覆刪除可以請教 & touch up 是啥米選項?
回覆刪除謝謝~
touch up 就是英文「簡單的小整理一下」的意思啦。
刪除畢竟直接選好底片,並不能完全表現出你要的細部感覺。
VSCO 更偏重的是整體操控。
這時你就要小拉一下色溫和暗部,做最終整理。
很棒的文章 很佩服您對色彩、底片的見解!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