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事實上很簡單,也很模糊: 長的類似單眼相機但不能換鏡頭的相機。
我的第一台正式的相機,也是一台類單:Canon S1 IS
2004 年,10 倍變焦。
記得這是早期相機中,非常少數擁有防手震技術的相機。
3.2MP 的畫素以現在看起來真的是小到不知道怎麼用,
但是看到那個背後的 LCD 之後,你也會覺得應該算是不錯了啦。
回到正題,類單眼的關鍵字在不能換鏡頭,而不在長的類似單眼相機...... XDDD
不能換鏡頭有好處也有壞處。
好處是你這顆鏡頭可以專門為這台相機去設計,
而且你這台相機的硬體設定也能針對這顆鏡頭去調校。
比如說變型和失光的特性,在你看到之前,
他已經用韌體都先修正完畢了。
照出來的照片就一整個神武威猛,完全不是路邊買一顆同樣的鏡頭能比。
缺點就是,你永遠換不了鏡頭。
鏡頭不夠遠?換機呀~~
不夠廣?換機呀~~~~
不夠輕?換機呀~~~~~~~
太醜?換機呀~~~~~~~~~~~~
說到類單真的不能不提到,當年嚇死人的 SONY R1...
2005 年時,這台的規格真的是夠打下一堆單眼。
ZEISS 貼牌的 24-120mm f2.8-4.8,
感光只比 Nikon D2X 小一點點...
不過 5X 放大就不太合這次討論的族群了。
我們直接把時光快轉到最近兩年吧。
這兩年因為感光技術大進,所以可以卯起來做鏡頭,所以類單的放大倍率都是不好笑的 50 倍起跳。
像這台 Olympus SP-100ee.....
正面看起來真的像一台單眼一樣酷帥!
等到那個 50X 放大一伸出去,
那可真如鱉把頭伸的老長一般的不自在呀......
然後 Sony 出個 63X 的......原本長這麼君子
伸出去之後.....
Canon SX60-HS...... 65X....
然後終於來到今天的主角...... Nikon P900....
什麼! 83x?
(老實說我已經痲痺了,快點來個 100x 吧~~)
我已經真的不太能思考了。
我認為任何鏡頭放大到 10 倍以上,所剩的畫質就跟手機差不遠了。
如果真的要買一台類單,那應該從去年有一個石破天驚的產品去開始考慮:
SONY RX-10。
SONY RX-10 的放大倍率就弱了。
24-200.... 才 8.3 倍,真是拿不上台面,還沒到兩位數....
但是這是驚人的恆定光圈 f2.8....
還不是隨便開個洞,夠大就叫 f2.8,
這可是 ZEISS 敢貼牌的恆定光圈 f2.8。
如果不知道這是什麼成就的話,你可去翻翻蔡司歷史上有幾顆 8 倍變焦恆定光圈的產品。
據我印象是,沒有! 0 !
仔細看,為了塞進這顆鏡頭,連 SONY 四個字都壓到小小扁扁....
然後 RX-10 把 20MP 的畫素塞在 1" CMOS 上,比 4/3 還小還密。
雖然結果可能很淒美,但是 SONY 真的是搬出家底來做這台,
給他的這片感光元件,一整個就是威猛囂張,完全看不出一丁點淒美感。
一如 SONY 當年用 R1 打出名聲,RX-10 用恆定光圈和高畫質再一次打響名聲。
The Camera Store TV 的實測更是給他非常好的評價。
(他們幾乎不去花時間研究這類的相機)
以下是 TechRadar 的 Sony RX10 review。
順便轉兩張照片:最廣角端。
最望遠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