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網路上有看過幾次,但仔細一查後卻發現很少這類的影片。
所以就簡單的做個蒐集:鏡頭的製造過程。
一顆好鏡頭的誕生當然是要設計半天的。
比如說 ZEISS 的 35mm f2
圖片來源:趙嘉:索尼RX1和Sonnar T* 35mm F2镜头
同一家廠 ZEISS 光就一支 35mm 光圈同樣是 f2,竟然有四種不同設計:
Biogon
Distagon
Planar
Sonnar
Biogon 的故事在前作有更進一步分享:新時代 (NEX) 下的 Contax G45
Planar 那支在之後介紹 Contax G35 時會再回來討論。
當然如果加入別家的,還會有更多種不同的設計。
不過這部份一講就很大一篇,我也不太擅長這部份,所以先跳到製作生產的部份。
以製作生產來看,Canon 這三段影片無疑是最有誠意的了:
Canon 500mm F4L IS USM 製作過程:
其中一片是螢石(Fluorite),那片沒有介紹到,應該是商業機密吧。
(螢石是很容易刮傷但是折射率和色散極低,對紅外線、紫外線的透過性能高,簡單來說就是高貴嬌嫩!)
這裡我們看到的製造方式是用鑄壓成型的。
就是拿個模子,壓一下就好了。
(當然模子會慢慢壞掉所以也要不是做一個就賺一輩子)
不過要是只要隨便壓就好,那也不太可能。
基本上這部份是商業專利的領域,所以我們大概知道就好。
以下是 Leica 的製作,裡面就沒有有關鑄壓的介紹,
雖然有些鏡片是整片用研磨削出來的,但事實上 Leica 還是有用鑄壓在做。
(有點像車框有鍛造和鑄造兩種一樣)
Leica
雖然 Leica 一開始說他們不用鍍膜,但後來還是乖乖拿去鍍....
最後 Nikon 也出了個影片:
Nikon
到這裡介紹的就更少了,不過看過前面兩段後,大概也知道在做些什麼。
說到光學玻璃和鍍膜,好友空氣大師有次閒聊時分享了一些故事。
話說,日廠以前是拿不到頂級光學玻璃的。
最好的玻璃都是德廠自己留著了,因此他們能在光學設計上能做到很多最頂級的設計。
而只能買到次級和三級玻璃的日廠,就只好另闢蹊徑,結果就從鍍膜下手。
也因如此, Pentax 的 SMC 和 Fujinon 的 EBC 等鍍膜搞到七層甚至十一層之多。
Leica 一開始說那是沒三小路用的東西。結果等人家鍍膜專利過期後,
還是乖乖拿去鍍一些。
甚至大名鼎鼎的 ZEISS T* 鍍膜,後來都有買一些日廠專利去生產。
(至於更早前有混到 Zeiss T* 血統的 Rollei HFT 鍍膜,就不知道混多少日系血統了)
有關鍍膜,下次來寫一篇吧。
另外還有些號稱含鉛、含稀土元素的玻璃 vs 現代鏡用的環保玻璃,哪天也來寫一些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