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2日 星期一

鏡頭雜談:Contarex Zeiss Planar 50mm f2

前言:
這篇是遠在武漢肺炎病毒出世之前就開始寫的,
原本是打算介紹我入手的第一顆 Contarex 。但是後來真的是發生太多事了,
所以草稿一直放在那無法見人。三年後眼看我的時間越來越少,
想想還是就把它發表吧。畢竟當年找資料花了不少時間,如果有朋友想了解 Contarex 的話,
多一個文章可以參考也不錯。至於那顆鏡頭的照片,抱歉就沒時間整理了。
2022 年生日時特地拿它出來幫我自己拍一張,調 RAW 檔時完全沒有感到是一棵沒鍍膜老鏡。
真的是 65 歲寶刀未老!

以下文章請不吝指教。

=====================================

這是一顆很不起眼的鏡頭。
事實上我原本也不打算買這顆鏡頭,甚至連找都沒有去找過。

但是扯太遠之前,先讓我開始介紹這顆鏡頭吧。

全名 Contarex Zeiss Planar 50mm f2
簡稱 Contarex 50/2

Contarex 是 50 年代末期,Zeiss 所推出的相機。
基本上是想要用這套系統奪回相機界的王位,所以做工和用料都是最頂級的。
有人說一台相當於美國工程師一年的薪水,這部份的臭屁我還沒查證,所以聽聽就好。
反正你只要知道這東西連 Leica 都嫌貴就可以了。
zeisscamera.com 有提到 Contarex 剛推出時的賣價等同於當年買 12oz 的黃金。
當然那時的黃金不是現在這個價格,可是物價也不是現在這個價格。
如果以這幾年黃金 1oz = 1200 USD 來看,Contarex 的售價是 14400 USD。
就算在今天,這當然還是天價的相機。但我覺得只是美國工程師一個月的薪水,而不是一年。

最早公布 Contarex 用的 50mm f2 鏡頭並不是後來生產近四萬顆的這個設計。
那是一個 1953 年的設計,稍微有點不同。
那時候 Zeiss 手上的 50mm Planar 圖應該八九張跑不掉,
但是他們已經在計劃光圈更大的版本的 55mm f1.4 ,
所以儘管 Contarex 系列一切都拼高檔,這顆 50mm f2.0 卻不見得是頂級光學設計。
(這從兩片黏合鏡組近乎平面,施工較容易可以看出端倪)

事實上 Zeiss 在 1958 年公布 Contarex 時,還沒有辦法開始出貨。
wiki 上甚至記載著,到 1960 年三月才算是全面鋪貨。
所以一開始公布的東西,一年後小小的改一下,也不是騙人。
(畢竟他還是寫著 50mm f2.0)


注意左下角小字: 這是 1961 年 4 月 在美國的產品傳單。



以下是網上流傳的 Contarex 鏡頭總產量:

Distagon 15mm f3.5.................2顆
F-Distagon 16mm f2.8.............150顆
Distagon 18mm f4................1680顆
Biogon 1958-63 21mm f4.5........4000顆
Distagon 25mm f2.8..............6630顆
Distagon 35mm f2................3160顆
Distagon 35mm f4...............12300顆
Blitz Distagon: 35mm f4........?
PA-Curtagon 35mm f4............?
Planar 50mm f2.................37800顆
Tessar 50mm f2.8................5980顆
S-Planar 50mm f4.0..............?
Planar 55mm f1.4................8275顆
Sonnar 85mm f1.4.................400顆
Sonnar 85mm f2..................7585顆
Tessar 115mm f3.5...............1550顆
Sonnar 135mm f2.8...............7895顆(Olympia Sonnar)
Sonnar 135mm f4................15365顆
Sonnar 180mm f2.8................965顆(Olympia Sonnar)
Sonnar 250mm f4..................? (Olympia Sonnar)
Tele-Tessar 400mm f5.6...........366顆
Mirotar 500mm f4.5...............200顆
Mirotar 1000mm f5.6...............23顆
Vario-Sonnar 40-120mm f2.8......1000顆
Vario-Sonnar 85-250mm f2.8.......581顆
Luminar 16,25,40,63,100mm........?


但這個清單有個小漏洞,那就是 Contarex 的鏡頭直到他停產後,還在生產呢!

1972 年 Contarex 停產。


15mm f3.5 那顆據說只是拿去 1972 年的 Photokina 參展的,
實品連光圈都無法調整。這東西現在應該是在 Zeiss 總部當文物供著吧。

16mm f2.8 只做了 150 顆給 Contarex 其他的產能都給 Rollei 。
1973 年後,有幾顆鏡頭都是 Rollei 先公布後才再做 Contarex 接環。
這包含了那只有 400 顆的 85/1.4...
對,Zeiss 在停產 Contarex 相機後,又生產了些給 Contarex 用的鏡頭!
Contarex 85mm f1.4 Sonnar 就是一顆 1974 年才生產的鏡頭。

根據 Zeiss 在 1973 年的產品型錄,15mm f3.5, 16mm f2.8 和 85mm f1.4 這三顆,有做 Contarex 接環。


(你看那精美的 Distagon 設計圖,在沒有電腦的時代,這東西真要算到死呀....)


但因為機身早在 1972 年停產,他們等於是從來都沒有成為 Contarex 相機的搭配銷售鏡頭。
所以嚴格來說,名氣很大的 Contarex 85mm f1.4 ,就有點不太算是 Contarex 時代的東西了。
(用料有沒有比照其他鏡頭我就不知道了)
當然,你也可以說,同公司做給自家機身用的鏡頭,當然可以算。





總而言之,最為 Contarex 的 kit lens, Contarex 50mm f2.0 Planar 這顆雖然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光學設計,
但是他的做工仍舊是 Contarex 等級的,公差小到要取出鏡片組,得要先把鏡筒的黃銅加熱才行。
他也仍舊是 Contarex 的一員,所以用的仍然是 Zeiss 最頂級的玻璃。
你就想像有人用潛艦鋼去做一台三輪車就是啦。連施工精度都當做潛艦在做喔。



後來的日子,日本光學廠用最新的鍍膜技術,把很普通的玻璃弄到跟 Zeiss 的頂級玻璃一樣強,
所以 Zeiss 也走上鍍膜技術的研究,也就是後來那個 T* 標記的鍍膜。


簡單講個小小的後話 (資料來源請見文末的義大利文那個聯結):
Contarex 系統的基本配備是 50mm f2 ,
即使是已經貴到不行的相機,還是要有標配和選配的啦。
選配當然要再更往上一級,搞出 50mm f1.4 呀!
不過其中有些事件,所以一直只做到 55mm f1.4 而已。
50mm f1.4 只有照片存在,說不定 Zeiss 總部也有幾顆。

注意,到這邊為止這都是人手用計算尺算出來的光學成就。
在 Voigtlander Ultron ,人稱「凹玉」,以電腦計算後,
Zeiss 就把當年很多頂級設計圖都扔一邊去了,用電腦重新搞。


早年人手計算是什麼樣的情境,我們應該要提一下。



這就是在那個時代的計算機。
如果你有看過宮崎駿的「風起」,你會注意到男主角在新婚夜都還在嚕這支尺。



這東西的精度是三位數,而且不顯示小數點。
所以你要拿去算小數點以下四、五位數精度的折射率,那得要把算式拆解,分別計算,再組回去才行。

光線每經過一片玻璃,進出各一次,就要算兩次。
Distagon 一出來就是十四、五片各種玻璃。
只要設計圖稍微調整一點點,就是重算一大堆數字。
瘋了呀~~~

難怪在電腦出來之前,都是球面鏡。
非球面鏡根本就不想去算呀!




回到之前,我們提到 Zeiss 也開始用電腦計算去做光學設計了。
這也就是後來那的 CONTAX (C/Y) 50mm f1.4 了。
值得一提的是 50mm 的 f1.7 版是用 f1.4 去 costdown 算回去的。
而不是 f1.4 是用 f1.7 拼上去的。

然後又做了些更新調整,就是後來精美的黑桶銀圈 ZE, ZF, ZK 版的 50mm f1.4 Planar。


Zeiss 後來還在 Planar 百歲紀念時,搞出過 55mm f1.2 ,
這和 Canon 那顆第一顆手磨非球面鏡的 55mm f1.2 AL 一樣,都是非常天價的東西。
有多天價呢?你去 eBay 隨便找一顆日廠的 50~55mm f1.2 鏡頭,
Contax 的那顆都要在後面加一個零。


到了 90 年代, 50mm f1.8 這個設計,真的是便宜到走進相機店都可能會在地上踢到一兩顆,
Zeiss 把光圈縮小到 f2,然後視角開廣一點到 45mm......
然後在 Contax G 系列上推出了現在名滿天下的 Contax G 45mm f2.0 Planar。

如果你把 Contax G45 的設計圖拿來和遠古的潛艦鋼三輪車 Contarex 50/2 放一起比較....

Contax G 45mm f2 Planar


Contarex 50mm f2 Planar



真的是繞了一大圈又回到最原祖的六枚玉呀。




順便提一下這個原祖的 Planar 設計。
這個是很早以前就畫出來的設計圖:



圖中告訴我們,主要難搞的就是中間這兩個材質不一樣的 flint 。
Contarex 50/2 這顆鏡頭採用的是含有「鑭」原素的玻璃,這東西現在沒有人在搞了。
他也是一些傳奇 Pentax 老鏡會很多人炒作的同樣玻璃。

這個稀土元素放久了會變黃,



如果你對 Planar 這個光學設計很感興趣,但又覺得加了一堆矯正鏡片的 Planar 大失原味...
(比如說這個 100 年紀念款,為了拼到 f1.2 竟然加了兩片,雙對稱的美感全失呀~~)


那以 Planar 原始設計為出發點的最終站,可以算是 Zeiss 為 Sony A7 系統出的 Loxia 50m f2.0 Planar。

幾乎完全對稱的前後組,然後最新的鍍膜技術,加上一些基本的防塵防滴保護。
不使用任何特殊鏡片,單純就 Rudolph 先生的初衷,以現在的技術完成。
除了一點點要註記。那就是 Sony 的 CMOS 前面有一個濾光片,那片實在太厚了。
厚到會影響畫質。 Zeiss 看不下去,所以為了這片濾光片稍微做了微調。


如果你考慮到未來轉接,又不想買個 Planar 只專為 Sony CMOS 調校(換去別家就變反效果),
那我覺得 ZM 版會是比較好的投資。當然,在 A7 上面就打點折扣了。






以下有幾個這顆鏡頭很不錯的聯結:
Review: Carl Zeiss Contarex Planar f=50mm 1:2 - 有實測照、圖文併茂
【虫魚老叫】 蔡司的精心傑作-Contarex Zeiss Planar 50mm f2 - 同樣分享很多 Contarex 資料
Carl Zeiss Planar History – Part 1 - 翻譯自義大利文的英文版 Zeiss Planar 討論,本文資料參考之一
zeisscamera.com - 修 Contarex 相機和鏡頭的師父的分享


追加注意:
在 zeisscamera.com 那篇維修文中,有提到 Zeiss 當年設計 Contarex 鏡頭時,原廠所用的潤滑油會隨著時間長而乾掉。
這問題差不多在 20 年後,開始換漸漸浮現。如果潤滑油失效而繼續使用,那鋁合金的對焦螺牙可能會 friction welding,
簡單講就是突發性卡死,而且完全無法拆解。
而鏡組的黏著劑也沒有辦法無損分離後再重新黏合。
結論懶人包就是,Contarex 鏡頭製作的難度極高,導致後期維修難度更高,甚至不可能修復。

雖然他是把 Zeiss 這個設計缺點罵的要死,但是他也很中肯的給予 Zeiss 付與 Contarex 的精度要求。
1) 鏡片的真圓度到百萬分之一英吋,他的測量儀完全無法測到任何不圓....
2) 一般鏡頭說 50mm 焦距,多數會 +/- 2mm 左右。Contarex 說 50mm 就是 50mm.....
3) 鏡筒跟鏡片的公差小到如果要組裝/拆解,要先把黃銅鏡筒加熱才能取出鏡片。

以上信不信看大家自己決定啦。

2019年6月21日 星期五

親子鏡

小孩出生前,曾經想過
「我要用我這珍藏的 Leica 鏡為我的小孩留下完美個細節!」
「這時候就是要有個廣角大光圈的特寫,還是現代鏡可靠!」
「這可是照天皇用的初代 Pentax 傳奇鏡,雖然是 58mm 但是我可以退... 退....」


時至今日小孩已經四處跑跑跑了。我覺得似乎可以來分享一下,什麼鏡頭在兩歲前好用,什麼不好用....。


首先,不要費心思。不管你是哪家的,總之 85mm f1.8 給他買下去。
如果財政部長有意見,那請他/她來看看這些作品。
















這個焦段就是「人像鏡」基本焦段。
光看這些照片你就知道為什麼這是第一指名,一定要先講的鏡頭。
他很容易就能切割背景,如果是照半身大頭照的話,甚至還在能跟小朋友說話的距離內。

但記得不要買到 85mm f1.4。
為什麼呢?因為根本就不敢開 f1.4 呀!
小孩子動的非常非常快,只要一點點小動作她們馬上就失焦了。
f1.4 只有半個頭不到的景深,多的 $2000 鎂留著買另一顆吧!

可是如果錢不是問題,買 85/1.4 之後拿來開著 1.8 用也可以。
更大的前玉和砲管,代表一些口鏡蝕和些微的漩渦散景都能壓制的更好。
不過出門還要帶小孩的東西,多扛這一支怪物一定是很有感的。





當然,你會遇到一些說法「手機現在都有淺景深了呀!」
「看這四鏡頭的淺景深,還隨便我調整模糊程度!」


我的手機不是最新的,但也是當年挺囂張的 Google Pixel XL ,而且 Google 的景深演算法是出了名的強。




類似視角用 35/2.8 照,無論景深的自然過渡,或是頭髮的細節,無一不是大砲完勝啦。





如果搬出人像用的 85/1.8 就更不用廢話了。





所以如果問我:「小孩出生要買什麼鏡頭記錄成長?」
我的第一首選一定是 85mm f1.8 「自動」鏡,任一支現代鏡都可以,快買!



第二支我覺得必要的是 35mm f2.0 ,哪支都可以,自動對焦就好。
不過如果你和我一樣用 Sony ,沒有這支鏡頭可選,那用 28mm f2.0 也一樣。
不推 f1.4 的主要原因,不是景深太淺(雖然也是原因),而是廣角大光圈的重量已經太離譜了。

35/2 的用處就是在很近的交談距離就能搶拍。




出外要照一下景也很方便。




最重要的是每個月要紀錄用的合照,用這個焦段能在更多場合拍照。
當然這種合照如果能用 85mm 照是最美的,可是室內空間有限,
就算開到 f2.8 還是有可能跑到對焦平面外去。
所以 28~35mm 這個焦段很好用。






最後,我不建議買 50mm f1.8。
(雖然說這顆不管我建不建議,大家大概早就有了......)

不建議的原因並不是不好用,而是他可以用 35mm 加一點裁切來取代。
有小孩了,相機包裡的東西斤斤計較,甚至有時候連換鏡頭的時間都沒有。
如果能用軟體解決的事,就不會多帶一顆鏡頭。


2019年1月29日 星期二

鏡頭雜談:Asahi Kogaku Takumar 58mm f2.4

這顆鏡頭是一個帝國的起點。

Asahi Kogaku 是一個做鏡片的公司。
在 1950 年代看著 Canon 和 Nikon 進攻旁軸相機市場,自己卻選擇從單反結構殺入。
他在 1951 年公布第一台作品,並在 1952 年上市,也就是 Asahiflex 。







那時代很多相機名字裡有 -flex 的字尾,就是代表有反光鏡的相機。
就像 Rollei 這台很有名的相機,叫做 Rolleiflex。







所以 Rolleiflex 就是 Rollei 的反光鏡相機。
Asahiflex 就是 Asahi (旭日)的反光鏡相機。




可能因為很多二戰上的行象疑慮,旭日光學在海外掛名為 Tower。
畢竟,二戰結束到 Tower 上市,不到十年而已。
不過因為各種版本的混亂,Tower 22, 23, 24 三種型號並不是依序推出的,
而且很多時候是同時在賣的。你就當做 Intel 有 i3, i5, i7 的 CPU 一樣在看就好了。







跟著 Asahiflex 一起推出的鏡頭,多數是很直接的「借用」德鏡的光學結構。
機身蓋的 Takumar 50mm f3.5 就直接「借用」 Tessar 給你,反正 Tessar 有專利跟沒專利一樣,大家都在做。
也不是 Tessar 不好,但是這種只有四片玻璃的鏡頭,就像一門武功只有四招一樣(左拳、右拳、左腳、右腳...)。
拼的就是玻璃用料和做工精度。日廠當然是沒有可能拿到頂級德國玻璃,但是人工便宜可以用同樣工資請到達人操刀...

可是旭日光學並不打算當代工廠或是拼 cost down ,
在初期就同樣推出了頂級鏡頭,算是測試風向吧:爬不過這牆就回去做 costdown。
他們用了最頂級的玻璃跟做工,做了一顆人像鏡。
光學設計上也非常罕見的大幅更動了德鏡的原始設計,而且是拿以人像註稱的 Heliar 結構去修改。

Heliar 這個設計是有不少傳奇炒作的,這是早在 1902 年就已經有的設計。
慈禧太后那張照片如果是用 Heliar 鏡去照的,都有可能!
一開始的設計是長這個樣子的:






後來設計師 Carl August Hans Harting 發現把前後兩個鏡組顛倒一下,光圈可以更大,成像可以更好。
可是 voigtlander 已經開始賣 Heliar 了,那這新的就叫 「Heliar‧改」 吧......
如果是後來的 Cosina Voigtlander 應該會這樣做,但 1903 年的 Voigtlander 還比較賊一點。
他們把改良版設計取名叫:Dynar ,然後就當做兩個完全不同等級的產品在賣。







你要買 Dynar ,那可是專業中的專業才用的!(就像是現在的 50mm f0.95)
但事實上工廠就只是把鏡片轉一下.........
事實上當然沒有這麼簡單啦,當做是我夢到吧。


等這東西賣了 20 年後,大家大概也都發現了。
Voigtlander 正式讓 Dynar 這個名字退廠,然後把 Heliar 掛到 Dynar 的結構上去。
以後就沒有原祖 Heliar 了,一概都是「Heliar‧改」。








這個光學設計在這段時間建立了很好的口碑,甚至有傳言日本昭仁天皇不給任何其他鏡頭拍照。
成了另類的「皇室指定用鏡」.... 所以旭日光學拿這個 Heliar 做為起點,也算是有點淵源的。
「Heliar‧改」在旭日光學手上發生了一個小小的變化。





如果你仔細看就會發現,後面那組顛倒了,但前面那組沒有。變成了一個「Heli(ar)-(dy)nar」....
同時因為 Heliar 設計多半出現在中片幅領域,做給 135 格式的這顆反而成了史上光圈最大的 Heliar...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 1968 Carl Zeiss 有名的「凹玉」 50mm f1.8 Ultron 之前,
所有的鏡頭都是用「計算尺」和徒手設計出來的。那比凹玉早個十幾年的「Heli-nar」,
自然是日本師父一行行的列算式去測試和驗算的結果了。


(那時候可沒有 8 核 CPU 這東西。 150 支尺就是 150 個工程師的腦袋。)




雖然說 Heliar 設計不過五片鏡片,比起同時代的 Planar 簡單的多。
(而且那時代也不是沒有 Distagon 這樣誇張的計算...)
但也算是有突破的。畢竟要在已經成熟幾十年的光學設計上動一些眉角,
絕對不是簡單事,更別說動了整個後鏡組,相當於 1/3 的結構。
而事實證明, Takumar 58mm f2.4 這個「Heli-nar」結構也僅此一顆,空前,絕後。

Takumar 58mm f2.4 在推出後不久,立刻就改版了。
不過不是因為設計出了問題,而是螺牙接環的尺吋走向了大一統時代:M42 。
Asahiflex 剛推出時是設計為 M37 環。旭日光學為了要賣相機,旗下機身全部更新為 M42 接環,
Takumar 58mm f2.4 也在此時進入第二代,但是結構完全一樣,只是外觀和接環改了一下。

而這改用 M42 接環的相機,也開始裝上新技術的五菱鏡。
從此不用在左右顛倒的找角度拍照了!
旭日光學為了要彰顯這個新科技,就把原本 Asahiflex 的 flex 只留下一個 「x」,
然後把五菱鏡(penta-prism)掛在前面當字首。



於是就是「Pentax」






後來的帝國故事就不用再廢話了。
Pentax 成功到 M42 接環被直接叫 Pentax 螺牙環...
沒有人管那什麼 Asahi 的了,就直接叫 Pentax...... 產品名變成了公司名....
在那頂尖年代,Nikon 和 Canon 都要排他後面。

只是歷史就是這樣有趣,公司名後來又變回了產品名.....
現在叫做 Ricoh Pentax 了。

歷史上推出了各種銘鏡,如三公主鏡、史上唯二 135mm f1.8 大砲、
PHOTODO 十一大銳利鏡頭佔據三席的那幾顆...黃金加鱷魚皮的 50mm f1.2.....







曾幾何時,旭光的巨人剛踏出第一步的時候,鑲在皇冠上的是這顆「Heli-nar」的
Asahi Kogaku 58mm f2.4。








----- 後記 -----

如果要聊聊這顆鏡頭的成相...... 說真的我也不知道要說什麼。
一顆 50mm f1.8 找人借一下就有,不還也不會撕破臉,所以說免錢也可以。
那這樣一顆不會自動對焦、所有硬指標全敗,光圈輸兩級到 f2.4 的鏡頭,你想要我頌什麼五言絕句來凹 Like 嗎?
(不是指進光量輸兩級,我指價位級數)

不用了。

孫女看阿嬤,阿嬤看孫女,不需要文字。








本文改用 google 自己的圖床,算是一個測試。Flickr 炸掉後這篇應該還是正常讀取。
大量圖片來自 wikipediaPentax Forums 。感謝!
並感謝空氣大割愛。


2018年11月12日 星期一

後會有期

當初寫這個 blog 花了很多熱血,但絲毫不覺疲憊。
兩個女兒出生之後,時間就完全不夠了,一轉眼就是一年過去。



原本想,那等有空時,或三年、或五年,再回來繼續寫吧。
(現在 draft 裡還有放了很久的三篇,包括很有史料可寫的 Contarex 鏡頭)

哪知大家的長期圖床 Flickr 整個就擺爛不幹了。
當然,要把圖庫都轉到 Google Photo 去,並不是大問題。
大問題是我要一個個回去修正所有的聯結,同時又不保證 Google Photo 的圖床像 Flickr 一樣容易聯結....



如果年底前我有找到省力的辦法,我會試著做轉移。
但若來不及,那只能等我時間多的時候,才能再來弄了。


..

2017年2月17日 星期五

異端邪鏡:SONY FE 100mm F2.8 STF GM OSS

Sony 最近發表了一款非常冷門的發燒友專用鏡。
(這句話真是冷熱合一呀~)

SONY FE 100mm F2.8 STF GM OSS



這顆鏡頭之如此有特色,導致因為一整年太忙而沒有時間寫 blog 的我,都要重新振作、擠出時間來不務正業一下。
它最大的特色就是...... 鏡頭前面一個字都沒有


事實上這顆鏡頭的名字落落長,關鍵字是那個「STF」。
STF 指的是 Smooth Transition Focus ,簡單講就是「奶油散景」

官方圖片用很簡單的方式告訴你錢花在哪裡;



那後面的 GM 就是 G Master 的意思:簡單講就是卯起來磨的 XA 鏡片,讓散景很細緻,不會有洋蔥圈。
OSS 就是防手振裝置,簡單講就是因為奶油散景的代價太高了,只好加入這個來小小逆轉一下。



ok, 大致上解釋完畢這顆鏡頭的「名字」了,在來就一如往常的講點歷史吧。


以前有間叫做 Minolta 的公司,他們常常做一些很意想天開的事,所以就弄出了這麼一個東西.....



這個鏡頭告訴你他的成像是非常好的 135mm f2.8 人像鏡,但是進光量只有 T4.5 。
T 光圈這東西要解釋很久,我簡單講給你聽:就是照片看起來是 f2.8 ,但是快門會很很很很慢。
有多慢?大概就是你開到 f4.5 那麼慢。
但是景深還是 f2.8 的啦~~~

所以你可以當做是一顆景深超美的 135mm f4.5 。
也可以當做是一顆透光率超差的 135mm f2.8 。

但是在大晴天之下,這顆的主要缺點就沒有啦!
在室內的話,反正你也用不了 135mm 拍室內.....

但是這顆鏡頭的名氣仍然是響到不行的。
在 mobile01 就有這一篇「天下最完美散景,只此一鏡!minolta / sony 135 STF 來建大樓吧!
而且這個霸氣到過頭的標題,到現在為止不管是哪一家相機的愛好者,從來沒有人來質疑過。








然後 Minolta 就倒了。



SONY 買下 Minolta 之後,就變成這樣啦。








然後 Sony 不太想再推出大大的 DSLR 了,
可是大家還是很懷念 STF 這顆鏡頭,所以就有一陣子長的像這樣囉....



(這可是超淒慘的 135mm x 1.5 APS-C = 200mm f2.8 呀)




之後 SONY 黑科技開始出現, A7 系列把 200mm STF 又變回了 135mm STF....









但是你可真別以為這支 135 STF 是什麼絕版傳奇老鏡。
他只是上市很早而已!直到今天為只, SONY 還在生產呢!
你還是可以去買一支全新的 135mm STF 喔!
(可見這個設計有多特別吧,到現在還是有一定的銷售量的)

如果說其它家有沒有這種事存在,我想應該只有 Nikon 那支 50mm F1.2 能比吧?
(這支也還在生產~ 從 1981 年上市,到今天還在賣咧!!)





說到 Nikon, 就要順便提一下。
他們也推出了類似 Minolta STF 這種專攻散景效果的鏡頭。
然後也非常理所當然的推出在他們最有名的人像鏡上:阿富汗少女鏡。

NIKON Nikkor AF 105mm f/2 D DC


他們不用 STF 這個名字,他們叫 DC : Defocus Control



然後時間快速推進到最近兩年。



大陸出了一間傳奇的鏡頭廠:老蛙 (Laowa)
他們一出世就推出一些很罕見很獨有的鏡頭。
其中一顆就是又拿了 Nikon 的焦段、又拿了 Minolta 的 STF ,兩個湊在一起所生出來的......


Venus Optics Laowa STF 105mm f/2 (T/3.2)



乖乖,光圈竟然變大了,現在散景變成 f2 等級的了!
而且進光量也變大了,有 T3.2 等級的!


這當然引來大量的網路媒體拿來和本尊版做 PK 啦!
如果要快速了解這兩個的差別的話,就是在以下這篇囉:


THE STF DUEL: LAOWA 2/105 VS SONY 2.8/135
https://phillipreeve.net/blog/stf-duel-laowa-2105-vs-sony-2-8135/






ok 差不多要對 STF 做個收尾了。
如果你不打算去看其他網站的比較圖的話,
那以下這張你大概參考一下吧。



這張圖說明的很清楚。
如果要討論散景的奶油融化感,就算是 Zeiss 開到 f1.8 ,還是沒有這顆 f2.8 的柔順。





所以回來看這顆 SONY 新推出的 100mm F2.8 STF ....
首先就再把幾個生冷的規格數據講一下吧。




SONY 這次推出 f2.8/T4.5 這種比 LAOWA 弱一級光圈的產品,
賣的是用五軸防手震抵消快門弱勢。
然後用 A7 系列超猛的人眼對焦系統,直接用 AF 打趴 MF。

...... 我剛剛是不是都沒有講到,以上所有 STF 鏡頭,無一不是手動對焦? XDD







那麼對於 A7 系列的使用者,就只剩這個自相殘殺的死結要頭痛了:



有七傷拳體質的無敵奶油散景 vs 以優美散景為設計前題的正面 f1.4 強攻。





...

2016年9月11日 星期日

必要之惡? LED 光源

最近因為家裡裝修所以 Blog 更新可以說是完全停擺。
不過也因為裝修所以碰到一些課題,在做過研究後,
乾脆就寫一篇心得分享好了。


這次碰到的是要不要換 LED 燈的問題。
SYLVANIA_Lamp_Array_610x402


就環保而言,LED 燈的確是比所有其他選項都省電。
而且光源品質也看不出差異,除了一個我們都聽過的網路謠言:藍光傷眼。

身為一個視覺工作者,第一時間當然是完全不考慮。
但是因為我的個性就是愛想變通的撇步,所以我就想說:
「在 LED 燈上貼個防藍光貼紙不就好了?」

然後挖資料的結果,發現原來最好的燈光就是那種最熱的燈。
越熱的燈光譜越連續.... 最好的是... 火把.....。
不過這個扯遠了。

spectral_responses2

Blog39-SpectraOfLightSources


光線的品質當然是越接近自然光越好。
(所謂的自然光,事實上也就是中午時頭上那個...特大號火把啦)
而為了辨識方便,所以就推出了一種叫 CRI 的指標。
CRI 全名為 Color Render Index,
基本上就是指該產品能發出幾 % 的自然光。




一般的 LED 燈都是在 80 以下,70 以下的 LED 燈,甚至「不建議」在室內使用。
頂端的商用產品當然有 99 或 100 分的 LED 燈,不過你大概買不起也買不到。
但是你會很驚訝,就算是 CRI 90 分的燈,一般消費者所能買到的也只有兩款可選。

一個是 Cree 的 TW Series (TW 系列)

41yiBn425sL




另一個是 GE 的 Reveal 系列。

15115710



這兩個產品,隨便買個十顆都會讓你預算破表。
(但是如果五年不用換燈泡,事實上也還可以接受)

而最讓我跌破眼鏡的是燈具一概醜、就是醜、醜到蠢的地步的 IKEA.....

not-floor-uplight-reading-lamp-white__0468283_PE611351_S4


他們今年全面改用 LED 燈,旗下產品有兩種燈泡 RYET 和 LEDARE 系列。
RYET 就平價 LED 燈,給你 80 CRI。
LEDARE 竟然有到 85 CRI.... (官方說有 87 CRI ,有些網站說 90....)

normal_ikealedare1800lm


他們的燈泡只要前面兩位的半價,還真的是超佛心價!




但是講了這麼大一圈,我們回到一個問題:那藍光呢?

首先我們先來討論一下藍光的本質。
這東西是一直都有的,人沒有藍光也活不下去。
但是最大的問題是太多的藍光會讓你睡眠品質不好!
因為人和很多動物,千百年來都有一個生理時鐘:紅光多,就是晚上快到了。
因為夕陽時的光譜就是這樣:藍光很少

所以生理時鐘上我們會在藍光少的時候睡覺。
如果你的臥室擺了一盞藍光很強的 LED 燈,你的睡眠品質一定會不好。
這個問題會在老人和幼兒身上有比較大的影響。
年輕人反正都打電動打到最後一刻才睡,換什麼燈都沒差。

所以回去看上面的光譜表後,
我決定..... 房間就裝兩顆白熱燈泡吧!

其他像餐廳客廳工作室等等,就不用猶豫了,高 CRI 的 LED 燈上場。


喔,最後還有一點。
就算是最好的燈泡,如果你選的是大白光或冷光的那種白,
藍光也一定是比暖光的那種燈泡(2700k)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