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1日 星期日

必要之惡? LED 光源

最近因為家裡裝修所以 Blog 更新可以說是完全停擺。
不過也因為裝修所以碰到一些課題,在做過研究後,
乾脆就寫一篇心得分享好了。


這次碰到的是要不要換 LED 燈的問題。
SYLVANIA_Lamp_Array_610x402


就環保而言,LED 燈的確是比所有其他選項都省電。
而且光源品質也看不出差異,除了一個我們都聽過的網路謠言:藍光傷眼。

身為一個視覺工作者,第一時間當然是完全不考慮。
但是因為我的個性就是愛想變通的撇步,所以我就想說:
「在 LED 燈上貼個防藍光貼紙不就好了?」

然後挖資料的結果,發現原來最好的燈光就是那種最熱的燈。
越熱的燈光譜越連續.... 最好的是... 火把.....。
不過這個扯遠了。

spectral_responses2

Blog39-SpectraOfLightSources


光線的品質當然是越接近自然光越好。
(所謂的自然光,事實上也就是中午時頭上那個...特大號火把啦)
而為了辨識方便,所以就推出了一種叫 CRI 的指標。
CRI 全名為 Color Render Index,
基本上就是指該產品能發出幾 % 的自然光。




一般的 LED 燈都是在 80 以下,70 以下的 LED 燈,甚至「不建議」在室內使用。
頂端的商用產品當然有 99 或 100 分的 LED 燈,不過你大概買不起也買不到。
但是你會很驚訝,就算是 CRI 90 分的燈,一般消費者所能買到的也只有兩款可選。

一個是 Cree 的 TW Series (TW 系列)

41yiBn425sL




另一個是 GE 的 Reveal 系列。

15115710



這兩個產品,隨便買個十顆都會讓你預算破表。
(但是如果五年不用換燈泡,事實上也還可以接受)

而最讓我跌破眼鏡的是燈具一概醜、就是醜、醜到蠢的地步的 IKEA.....

not-floor-uplight-reading-lamp-white__0468283_PE611351_S4


他們今年全面改用 LED 燈,旗下產品有兩種燈泡 RYET 和 LEDARE 系列。
RYET 就平價 LED 燈,給你 80 CRI。
LEDARE 竟然有到 85 CRI.... (官方說有 87 CRI ,有些網站說 90....)

normal_ikealedare1800lm


他們的燈泡只要前面兩位的半價,還真的是超佛心價!




但是講了這麼大一圈,我們回到一個問題:那藍光呢?

首先我們先來討論一下藍光的本質。
這東西是一直都有的,人沒有藍光也活不下去。
但是最大的問題是太多的藍光會讓你睡眠品質不好!
因為人和很多動物,千百年來都有一個生理時鐘:紅光多,就是晚上快到了。
因為夕陽時的光譜就是這樣:藍光很少

所以生理時鐘上我們會在藍光少的時候睡覺。
如果你的臥室擺了一盞藍光很強的 LED 燈,你的睡眠品質一定會不好。
這個問題會在老人和幼兒身上有比較大的影響。
年輕人反正都打電動打到最後一刻才睡,換什麼燈都沒差。

所以回去看上面的光譜表後,
我決定..... 房間就裝兩顆白熱燈泡吧!

其他像餐廳客廳工作室等等,就不用猶豫了,高 CRI 的 LED 燈上場。


喔,最後還有一點。
就算是最好的燈泡,如果你選的是大白光或冷光的那種白,
藍光也一定是比暖光的那種燈泡(2700k)多的!



..

2016年5月15日 星期日

The Camera Store TV : Pentax K-1

曾經是傳說的攝影界數大不可信傳言之首的「Pentax 今年出全幅」,竟然真的在今年成真了。
Pentax 死忠派終於熬出頭了!

在看這篇影片之前,讓我先來簡單的講一下前言。



Pentax 在底片時代是雄霸一方的大廠,Canon 和 Nikon 都只能和他同進同出,
不像現在被人叫「雜牌」「另一個 P 牌(這還真是被篡位的)」「從相機牌變成產品線名」這一大堆的小廠....

然後他的相機是真的非常厲害的,除了對焦系統大概落後別人一兩個世代之外,
其他不論是操控、畫質、體積、價格通通都是沒話說。
尤其是他的全天候防塵防滴,那可是「美國大兵認證」的,




然後他也很天才的,在十年的數位時代,不斷的生產三支沒處可用的全幅鏡,
也就是人稱「三公主鏡的」 31mm f1.8, 43mm f1.9 和 77mm f1.8。

率先幫這三個公主解放封印的,竟然是欽差大臣索尼。
不管是之前比較搞剛的 A99 還是後來輕鬆插拔的 A7 系列,
Pentax 愛用者就只能透過別人的身體了解我們的公主....
(聽來有多悲哀就有多 A....)


但是在這 FF 之外的領域,Pentax 卻不斷的打出好牌。

首先自然是 APS-C 領域,K-10D, K-5, K-3 這些機身都是四處得獎,
連 The Camera Store TV 這種沒拿錢、也沒啥名氣的節目,都給了好幾次。

然後 645 領域,雖然一貫稟承了 Pentax 就是要切你的片幅的傳統(645Z 也不是完整 645 尺吋喔),
但仍舊是....得獎得獎再得獎。

而且不是好獎要拿,壞獎也要拿......
外星人附身的 KS-1 就拿過 TCSTV 2014 年最爛相機的獎。




直到今年 Pentax 終於破除魔咒了:TCSTV K-1 評測奉上。
(開全螢幕看吧)





..

2016年5月7日 星期六

將圖像升高解析度的新技術:Magic Pony Technology

日前在 T 客邦讀到了這篇文章「人工智慧新應用:能將原本為低解析度影片,提昇到高解析」。
也有英文的媒體文「Magic Pony’s neural network dreams up new imagery to expand an existing picture


裡面講的是英國一個公司研發出一種可以自動將低解析度放大後的模糊圖檔,填入高解析度的畫素,
但不是填入垃圾資訊,而是透過一種人工智慧,判斷要填入什麼。

比如說如果他判定是一張人臉,那他就會嘗試將人臉的組成方式加入計算。
所以該要是眼睛的部份就不會算出個屁股來。


b0ac56060478947c73590e143b7d2373




如果判定是一個文字,那他就會嘗試去模仿該字體,同時猜出是什麼字。
(當然,如果是中文,那就有得猜的了)

screen_compare




這個技術當然是需要大量的學習素材,才能提高準確率。
但是如果只是對付「特定物件」的話,是可以透過先餵食大量相關圖片來減低運算量的。
比如說如果你知道是在照食物,那程式就可以完全不考慮人臉辨識或汽車品牌等等。



那你或許會問:「我是不是來錯網站了,這好像不是相機議題....」


但是你真的這樣認為嗎?


你有想過,照相時那些高 ISO 的雜訊,如果可以透過這種運算來「補上」的話,那會是怎樣嗎?
你現在所看到的是將極低解析度的人臉提升差不多九倍解析度。
但是若不提升解析度,單純就原解析度做除噪運算呢?

甚至,你怎麼知道你的相機,上面寫著 100MP ,不是照個 50MP 後再往上演算呢?


..

2016年5月6日 星期五

The Camera Store TV 大三元標頭 PK 戰。

這是一篇挺罕見的評論,因為 The Camera Store TV 很少做這種規模的 PK 大戰。
而且還是挺有時效性的,就在 Sony 推出 GM 24-70 f2.8 之後!
不過挺可惜的他們沒有用 Pentax K-1 做 Pentax 的機身出戰。



(你可以先看完這影片再往下看,也可以先往下看再回來看影片,不影響。)


多數人會以 24-70 f2.8 這個鏡頭來判定一個相機系統的「基本面」。
這個意思當然不是指最好的一面,而是指未來最常見的照片,大概都是來自這顆。
(就像 Flickr 的最常用相機是 iPhone 一樣意思)

而 Sony 到今年為止都沒有專為他們的機皇推出的 24-70 f2.8,
Pentax 則是連機皇都沒有。直到今年,這個現像終於改觀了。
只是我猜 TCSTV 這顆 Sony FE 24-70 f2.8 GM 大概要還 Sony ,
所以只好對 Pentax 說抱歉,不等 K-1 了。



以下有雷,但反正你要看的是照片,所以我講講也沒差。








這四顆鏡頭在近拍測試中 Nikon 被評為勝出,
但這部份我看不太懂有什麼差別了。

對焦測試的部份,攝影師說他從來沒用過無反,
所以對 LCD 延遲有一點不適應,但是印象最深刻的是 Pentax.....
這部份我算是跳過不理了。因為 Pentax 的對焦模組落後很多世代是老新聞了,
我就當做他和我想法一樣,沒想到 K-3 II 還跟的上,讓人驚訝。
因此得了一大把印像分...


最後成像部份, Pentax/Tamron 24-70mm f2.8 敬陪末座。
其他三支的表現,就自己看看囉。



中間有個插曲很好效。Chris 說 Jeremy 每次都玩 Nikon 玩太久。
(Jeremy 是 Nikon 用戶)
把另一台相機交過去後,Jeremy 很驚訝還吐嘈了一下 Chris 用 A 模式在拍照......


事實上我也是呀,我只管景深控制,快門多少就交給 EV 轉盤就是了。


..

2016年3月14日 星期一

令人興奮的新時代光學技術

在 Sony 推出自家品牌頂級 G Master (GM) 系列鏡頭後,
三大相機廠算是都到齊了:光學設計的新領域。






首先當然是來看 Canon 搬出來的:BR 鏡片設計。



如果你戴眼鏡,你就會知道,晚上看有發出藍光的招牌時,
頭偏左和偏右,整個光線都好像會移動一樣。
那就是藍光的難搞了。

Canon 搞出了一個鏡片,就專門針對藍光調校。


這個設計真的是很讓人拍案叫絕:怎麼沒有人想到過這招呢?



事實上這一點都不奇怪,只是做不做的到而已。
就如同之前用瑩石鏡片打下江山一樣,Canon 又用材料科技的突破,
打造出這樣一個專為藍光控制色散的武器。

有這個東西,那就可以在前段光路都隨便搞,針對變型和一些相差卯起來修。
最後面再補上幾片專用鏡片,把光路疊回去就好了。



現階段用在新 35mm f1.4 上的就是這個技術。
Mobile01 上的測試可以看到對照圖,光是在 f1.4 就看不到紫邊綠邊.....
這簡直是太神奇啦。





而 Nikon 在去年底也推出一個很顛覆、但是也是讓人拍案而起的舊瓶新酒。
事實上這招更讓我覺得:「哇靠!這招竟然沒有想到過!厲害!」

他們稱之為 PF 鏡片。


img_pflens



但只要看過其原理的人都知道,這根本就不是什麼新招術.....
這種 Fresnel 鏡片是早在 1823 年就已經在用了的古早文物。

以下是 wiki 上一段簡單的 GIF 動畫,一次搞定整個原理的解說:







最早拿來是用在燈塔上面。
直到今天也是拿來用在燈塔上面。

1st-Order-Fresnel-Lens

fresnel-Lens

燈塔剛好是反過來用。
鏡頭要把光線收集在一個點上,而燈塔是把這個點擺一個燈泡,
然後把光線變成平行線全力放送。


如果你曾經活在大水晶球電視機的時代,
(或是早期電腦 CRT 螢幕時代)
有一種影相放大器可以用薄薄一片就達到這個效果.....



也是用一樣的效果,只是他卯起來研磨,所以這個同心圓的圈圈就變成超細小,小到你看不太出來。
當然這就像是數位化後的音效和類比音效的那個取捨。
只要數位化切的夠細,那根據微積分的理論,就可以細到無法感受出波長不連貫的程度。

而這個想法用在數位相機上....


沒錯!只要 Nikon 有本事把這同心圓削到比感光原件的分辨力還要高...
那你就無法感覺出這個切割。

塔噠~~







那最後 Sony 也出場了。
他們推出的這個代號叫做 XA 鏡片。

func_6_1



行銷術語上來說,就是告訴你 GM 鏡頭賣的就是這 XA 一片啦。
啊這東西是有多神奇膩?

Sony 說:
「因為這年頭大家要的就是散景散景再散景。
所以我們設計了一支跟 Zeiss 掛牌鏡頭不同方向的鏡頭...
這支鏡頭就是盡可能的搞出無敵奶油炒洋蔥的散景。」

XA_surface_precision_160116


仔細看了這張圖....hmmmm....
所以你要說的就是,XA 鏡就是把鏡片打磨到比一般鏡片還要光滑好幾倍的意思?


Sony:「事實上因為這個打磨技術,我們還因此研發出把二線性磨掉的細節矯正設計....」

然後發表會就給你拍這東西......

Sony-FE-24-70mm-f2-8-GM-Snow-Model-DSC00269_1455112952

哇靠,這散景可玩真的。
因為不只是在飄動的東西全都要虛化,女生身上的金屬鍊條也是要散的!
(而且看的出來這是動態場景,不是靜態的....)




這支用的是 24-70mm f2.8.... 也就是以後要出的大三元標準砲了。

然後要用開篇文章的那顆 85mm f1.4 了,
這焦段一看就知道是要拍美女照了.....






你.... 等我一下.....



or-miguel-quiles-85gm-1





你或許會覺得..... 啊這不就是很會磨而已嗎?跟前面兩個比,差太遠了啦。

但是如果你對早期的鍍膜技術有點概念,
你就會發覺:這好像就是免鍍膜的鍍膜嘛!

鍍膜最早不是拿來抗耀光或防水防刮的!

他們是設計出來「把磨不平的鏡片補平」的補土。
就像是不管地表再多石頭,只要鋪一層夠厚的沙子上去,
那就都平了,是一樣的道理。

而 Sony 這個技術,雖然是沒有打磨到像鍍膜一樣平,
可是也算是夠猛的了。
如果因為這樣的技術可以少鍍幾層膜,
那就代表照相時被濾掉的光譜減少,至少在現場光的捕捉上會更還原。




現階段,要買到 Canon 的 BR 鏡技術,只有以下一顆:
EF 35mm f/1.4L II USM

聽說還有一支 600mm f4... 不過還沒上市



要買到 Nikon 的 PF 鏡技術,也~~只有以下一顆:
Nikon 300mm f/4 PF VR




要買到 Sony 的 XA 鏡技術,只有以下幾顆:
FE 24-70mm f2.8 GM



FE 85mm f1.4 GM



FE 70-200mm f2.8 GM OSS






你可能會好奇,為什麼要等 Sony 這技術公布之後才要寫這篇呢?

因為... Sony 可以轉接前面兩支呀~~ XDDD



..

2016年1月23日 星期六

又一次的完美復古風: Olympus PEN-F

數位相機復古風已經吹好多年了。
雖然 SONY 就是不吃這套,但事實就是 Fujifilm 和 Olympus 都在這邊下了功夫。
之前也為這個議題寫了一篇「相機復古風」,感謝那 300 多位讀者花時間賞文。
這次就簡單的序文一下....


首先是 Fuji 推出了試水溫的 X100 ,因為小相機大家比較不管性能,但是造型挺重要。






Fuji 一直都是「我出的產品只照我的行程走」的態度,兩年後推出的 X-Pro-1 .... 賣的很差,
性能和價格有點沾不上邊,所以一直沒有什麼粉絲。














然後 Olympus 賭了比較高的風險,在他們的主戰場上推出了 E-M5 。



沒想到這次就時機對了,因為性能實在不錯(換了 SONY CMOS),
鏡頭群又強悍,一次就攻下我身邊三個市場。
如果問我身邊最多的「同一型號相機」,那就是 Olympus E-M5 了。
而且直到今天他們都還在用....




之後這個風格就被 Olympus 和 Fuji 全力使用,
Nikon 跟進推了一個不倫不類的 Df,
Leica 學 Porsche ,在堅持復古風的前題下越改越肥。





最後連我也掉下去了,買了一台 Fuji XQ2 給媽媽用。










當然,復古風並不是簡單的就上面一片銀、下面一片黑。
做的太隨便的話就只能講「典雅」,而不知道復了什麼古早味的精神。
比如說 Pentax ....



你的相機開放讓人任意搭配兩色,所以這台怎麼看都像是剛好配到銀黑嘛~~ 誠意有點弱咧。









所以當復古風已經到處可見時, Fuji 推出的 X-T1 竟然還能讓人跳起來,就真的該給他鼓掌了。
而且他那些造型都是有實際功能性的,不得不讓人佩服他們設計功力。


XT1_graphite
圖片來源:JM Photography



Chris-Gampat-The-Phoblographer-Fujifilm-16mm-f1.4-first-impressions-product-photos-5-of-7ISO-4001-60-sec-at-f-2.8
圖片來源:The Photographer





然後到了所謂 SONY 元年的 2015.... 大家都被那記 A7R2 打到五體投地,
一下子記不太起來,同年還有什麼東西發表.....
甚至有些 youtube 頻道都直言 2015 因為 A7R2 太強大了,結果整年有點無聊。






沒想到 Olympus 沿用多年的 E-M5 設計,
讓我都開始覺得他們懶惰了,一過年就端出了如此美麗的 PEN-F 。

oly_pen-f_f040

oly_pen-f_b030

PSnx8G9




Olympus,為你鼓掌!




Steve Huff 的初上手簡介:


他甚至說:「 Olympus 就是相機界的 Apple,只有他們做這麼美的相機,連 Fuji 也沒有到那程度。」
這部份我就要跟他唱反調了... XD


..

2016年1月8日 星期五

不可不知的氣氛藥引:底色

過去一年來寫了很多鏡頭的評比,但是那是因為前一年入手太多鏡頭,
整個就是作業堆積如山,不逼自己開寫不行。
而去年雖然鏡頭文大增,但實際上新入手的鏡頭卻很少。
所以今年的第一篇文章,自然就是有關去年做最多的事了:修圖

如何修 RAW 檔、將喪失的動態範圍(Dynamic Range)救回,
已經是基本操作流程。相信有在玩修圖的人,早就不想再看這種文章。
這次想講的是我的操作流程中,絕對不會少掉的一步,但是絕大多數人看不出來。



為什麼要做這種看不出來的事呢?



因為氣氛這種東西,你看不到,但是你感覺的到
那既然感覺的到,他就是照片的一部份,他就是需要用心的地方。
最明顯的氣氛調整手法,就是直接對白平衡、色溫下手。


大多數人都不喜歡日正當中那種看了就很中規中矩的色調,
就算你不討厭大太陽,你也會覺得黃昏的色調比較「有戲」。



但是我不可能搞的張張黃昏吧?


如果是室內照、聚餐照怎麼辦?如果是陰天怎麼辦?




你拿一張照片出來,明亮的部份最容易吸引目光。
這是人眼天性,你改不了,但你可以利用他。
相反的,陰暗部份最不被注意,但你仍然不會忽略這部份。
這也是天性,也是可以利用的部份。


光亮處可以點出主題,而陰暗處則是你的背景音樂。
如果修圖時,只針對主題下手,那就像是在看無聲的電影。

既然是要寫配樂,那就必需嚴格要求自己、訓練自己、逼自己「說故事」。
就算是很普通的家人大合照,我們也要為他配樂。
我們也要為他想故事。
我們也要為他點綴出氣氛。
我們也要為他....選出底色。




事實上在寫這篇之前,有點小小的掙扎。
這個修圖理論是我自己搞出 know-how 的自我風格之一,
把這招術寫在網路上,那就等於是牛肉麵攤把配方公告天下了。
總是有點覺得......不太跨的過這一步。

但也不知為什麼,大病幾場,跨了一年後,心態就轉變了。
「這也不過就是一招而已,有什麼了不起?」

人家黑麵大把風格檔都丟出來,大家隨便下載了,
整個修圖參數讓你看夠夠,有人因此幹掉他嗎?
大師還是大師,招術你能學,但也就變成黑麵 2.0.... 不會讓你變成大師。
分享好招給大家,不是要大家變成散仙 2.0.... 而是逼自己快點進步。

希望來光臨的朋友,有學到的,以後跟人講時幫我廣告一下。
然後也分享些絕學,讓我也幫你廣告一下。





好了,前言先講到這裡吧。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一張照片在做過底色微調後的差異。





沒錯,就是只有一點點。下面那一張似乎偏紅一點點,可是只有一點點。

這就是差別,我想要表達的氣氛,是稍微溫馨一點點的故事。
但這不改變整張照片的故事,只是讓人稍微朝溫馨的方向,偏一點點去感受這個照片。




如果你覺得這種「兩張擺一起能看出差別、單獨看是浪費修圖時間」的底色調整,
沒有什麼用處,那我不妨把這個概念卯起來推一次,讓你感受一下:




也就是個霜凍的早晨,草皮上的一支小風車。
在底色被全力催藍的調整下,這個溫度就讓你徹底的有感覺了吧?





北國的中午,太陽是放假的。外面是零度,我們坐在快餐店裡吃午餐....
怎麼表現出外面的寒凍感呢?




明明桌上是熱食,在底色變冷後,是否說了更多故事?





這個概念來自於西方的色彩學。

當我們看到一顆蘋果時,我們會覺得:這就是蘋果。


注意他陰影的部份,一如正確的物理現象,
陰影處就是沒有光的地方,自然就是黑的



但是當我們學水彩時,老師卻會禁止我們用黑色。
那不用黑色,怎麼畫陰影呢?


注意畫筆上用的是綠色


這是色彩學的對比色理論,在這裡我們不用太過深入探討色彩學,
但我們可以從這裡學到:就算是陰影也能是彩色的。
而色彩若能表現氣氛,那在修圖學上,將黑色轉換成其他對比色,
就變成一個理論已經證明有用,只待你我實際應用的技法。



比如說這張照片,在做完大部份的修圖調整後,我覺得要把底色變暖一點




Lightroom 右邊往下拉到很下面,會有這一個部份。

我把陰影放入 10 的紅色....



結果就會變成如此。





如果覺得不明顯的話,看右上方遠方的水泥柱。





就算是隨便去 google 抓一些很普通的合照,你都能套用紅底色來達到一點溫暖的感覺。







...... 這張吃飯合照應該就不用調了。





底色轉換不見得是要轉成紅色的,像 WOW 中,Ashenvale 的場景,就是非常強烈的紫色做底。



Ferelas 則是綠色做底。



Dragonblight 則是藍綠色底。





如果把這些底色都拿掉,WOW 的場景還剩多少氣氛呢?




那最後來看一下追加底色的修圖過程,你是否開始慎重考慮將底色列入調色流程呢?




首先,將圖大至調好色溫和曝光值...



把重點的對比和銳利度拉一下,差不多可以出去了。


但這張圖稍微偏綠了一點點,因為我在定色溫時,
已經想好底色要偏暖,所以色溫先往反向偏冷處理...


最後加入紫色底...






風景照也是呢,一開始照好的照片,將曝光都調到理想設定後,


測試性的將飽合度調高,讓細微的彩度整個飽豔起來。


最後將底色帶入,點綴入最後一點氣氛。

你能想到這和前一張的差別,只在於底色帶入些許紅紫嗎?





這次就分享到這囉。
底色到底是不是每張圖都需要調整呢?


可以,也可以不要。


但是如果你平時就不調底色,等你有超滿意的作品時,想加底色卻不知道要加什麼色,那就頭痛了。
讓這個步驟變成習慣,那麼你在修圖時就會很習慣的開始考慮氣氛的表現方式。

而最終就是.... 當你看到一個景時,要拍之前,你已經想好了底色。





延申閱讀:
(還沒有想到,等我有空加上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