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到 RX100 的水彩特效後,真的是驚為天人!
終於有一款相機,能推出一個我用 Photoshop 怎樣也做不出來的濾鏡了!
(沒錯,這款特效似乎到現在還是 Sony 獨門絕招,別家還做不到)
沒想到在準專業的 A7r 上面,也有這個功能!
不過只能在 JPG 模式下拍,是有點小可惜。
可是,真的是 "... his mother's good look...." ( -鮮師名句 )
無意間蒐索時,發現原來不只 RX100 和 A7 系列有這個特效慮鏡哩!
NEX-5R, NEX-5T 和 NEX-6 都可以用下載 App 的方式,免費升級這個功能!
SONY 官網下載聯結:
Picture Effect+
延伸閱讀:
VSCO 第一次玩的感想:「VSCO Film!數位時代的底片世界」
VSCO 進階討論:「VSCO Film!數位攝影師該如何用他?」
同樣是對色調下手的後製分享:「不可不知的氣氛藥引:底色」
..
2013年12月8日 星期日
2013年12月4日 星期三
用手機 App 遙控相機
2013年11月4日 星期一
Nikon Df 公布
在 Sony A7/A7r 公布之後,Nikon 也放出謠言,將推出一款全幅相機。
記得主打的是要帶給攝影者最原始(復古)的體驗。
那時說,這台全幅機會有類似 FM2 的經典外觀。
如果這是真的那就真的太猛了!
看倌們或許沒用過 Nikon FM2 ,但這台相機你一定看過。
他的造型比 Canon 的任何相機都更經典,
簡直可以說是 135 單眼相機中,最具代表的造型:
看到這裡應該已經對這個謠言有點心動了吧?
那..... 還有順手抄來的 Nikon DF 謠傳規格:
1620萬像素全片幅 CMOS 感光元件(應該是直接拿 D4 來用)
Nikon F-mount 鏡頭接環 (沒變,本來就不會變)
五稜鏡光學觀景窗和反光鏡 (我想 Nikon 不可能放棄的)
39點自動對焦系統(和 D610 一樣)
連拍速度5.5fps,可連續拍100張 (不怎麼亮眼但也不差)
最後,公開照片了!
見證奇蹟的一刻.....
怎麼,好像哪裡不太對......
有點不太 FM2.....
從斜視角度來看一張.....
這...... 這簡直是 FatM2 吧?
哪裡還保有當年他那苗條又洗鍊的身線呀?
回來看一張 FM2 當年的模樣....
Nikon 你這是在開玩笑吧?
是請了個整天吃 supersized big mac 的老美幫你設計造型嗎?
來看看才不久前 Olympus 所公布的旗艦機..... Olympus OM-D E-M1
甚至兩年前的 Olympus OM-D E-M5....
Nikon 你在搞什麼飛機呀?!
最後,一機一鏡,要價美金 $3000.....
..
記得主打的是要帶給攝影者最原始(復古)的體驗。
那時說,這台全幅機會有類似 FM2 的經典外觀。
如果這是真的那就真的太猛了!
看倌們或許沒用過 Nikon FM2 ,但這台相機你一定看過。
他的造型比 Canon 的任何相機都更經典,
簡直可以說是 135 單眼相機中,最具代表的造型:
看到這裡應該已經對這個謠言有點心動了吧?
那..... 還有順手抄來的 Nikon DF 謠傳規格:
1620萬像素全片幅 CMOS 感光元件(應該是直接拿 D4 來用)
Nikon F-mount 鏡頭接環 (沒變,本來就不會變)
五稜鏡光學觀景窗和反光鏡 (我想 Nikon 不可能放棄的)
39點自動對焦系統(和 D610 一樣)
連拍速度5.5fps,可連續拍100張 (不怎麼亮眼但也不差)
最後,公開照片了!
見證奇蹟的一刻.....
怎麼,好像哪裡不太對......
有點不太 FM2.....
從斜視角度來看一張.....
這...... 這簡直是 FatM2 吧?
哪裡還保有當年他那苗條又洗鍊的身線呀?
回來看一張 FM2 當年的模樣....
Nikon 你這是在開玩笑吧?
是請了個整天吃 supersized big mac 的老美幫你設計造型嗎?
來看看才不久前 Olympus 所公布的旗艦機..... Olympus OM-D E-M1
甚至兩年前的 Olympus OM-D E-M5....
Nikon 你在搞什麼飛機呀?!
最後,一機一鏡,要價美金 $3000.....
..
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
解開封印的前夕,小聊 Contax G35
在 A7/A7r 即將出世,解開多數老鏡的封印的前夕...
順便先聊一下之後會套上哪些鏡頭來試。
這次就先以很有名、卻又很冷門的 Contax G35 來開場吧!
Contax G35,全名 Contax G Planar T* 35mm f2.0
(鏡頭上刻字為 Carl Zeiss Planar 2/35 T* )
跟 Contax G45 簡直是一模一樣的雙胞胎,
可是用過的人都會說這兩支鏡頭很不一樣。
甚至可以說,G45 名聲直衝雲霄,而 G35 評價兩極。
Contax G 的歷史我就不再重覆講古了,
有興趣可以去看「新時代 (NEX) 下的 Contax G45」,那邊有仔細講。
首先,35mm 的焦段,有很多很多強手,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這個焦段不上不下,剛好差不多是雙眼的視角,
而在 APS-C 裡,乘上 1.5x 後又變成 50mm 左右、標準鏡的單眼視角。
然後因為焦段較易設計,所以還是有 f1.4 這種大光圈在。
不像 28mm 在進入 APS-C 後,雖然掉入 35mm 的熱門區,
卻因為焦段問題,多半都在 f2.8 那邊,大不起來。
也因此 35mm 在數位時代簡直是沒在怕的。
全幅 35mm 鏡儘管買,等感光元件的技術跟上來之後,照樣一級棒!
....而現在正是這個關鍵的轉捩點!
首先 35mm 鏡頭最有名的自然是 Leica 那些 RF 鏡了。
35mm f2.0 光是在導入非球面鏡技術前,就有四個版本!
一代稱八枚玉,二三兩代稱六枚玉(因為設計原理所以鏡片少兩片)。
四代稱七枚玉、又叫散景之王。
非球面技術引入後又有浮動對焦技術再換一世代,總之換不完似的。
評價自然都是在 90~100 分那邊跑的。
而 Leica 又有更進一步的招牌:35mm f1.4。
這部份吭錢技術再上一級!
光那顆「第一次動用人工手磨兩片非球面鏡片、造成產量過慢成本太高而停產」的噱頭,
就要價 $16000 美金。普通一點的、非球面技術以前的那些,都沒有 $1000 美金以下的東西!
來瞻仰一下這顆破萬的...
和 pre-A 版,有幸在 A7/A7r 問世前入手一顆,封印解開後來寫一篇。
然後 Voigtlander 之前也有復刻一顆,
做工精美、用料實在、號稱窮人版 Leica 的 35mm f1.4
這顆等封印解除後也會來寫篇心得。
有機會順便再寫一篇 Pentax 鏡頭中,傳奇的公主鏡之小公主:
Pentax 31mm f1.8 Limited
但這次只是簡單的整理這顆 Contax G35 的故事給大家。
首先就先簡單的把網路上可以找到的分享文獻先列一下:
經典中帶著爭議~~~CONTAX PLANAR T* G35/2:
「...我看到的是更棒的發色跟層次感...」 - mckg
玩NEX5,当然是因为Carl Zeiss G镜头:
「...最大光圈稍嫌影像柔和,但它带来漂亮的散景又让人又爱又恨...」 - wolfla
CONTAX G35 G系最強標頭:
「...一支很強的鏡頭,比g45來得有味道...」 - chansony
相機介紹(5) -- 蔡司史上的傑作 Contax G2:
「...反差大的鏡頭黑白太硬而不習慣,反而是反差小時階調較柔和順眼。所以我會多嘗試用G35拍黑白看看...」 - timeshea
Contax G 數位寫真:
「...也是我欽定LEICA七枚玉的接班人...」 - Jay
數位化的 G35:
「...以Bokeh來說,在大部份的光圈更勝七枚玉...G35是柔美中帶有完美的個性...」 - Jay
我想,截錄了這麼多網上收齊的資料,
大家不用看照片,大概都有個概念這是怎樣的一顆鏡頭了。
預告打夠了,接下來就等 A7r 入手後來和大家分享吧。
很早以前有把這幾支 35 打過一場小仗,那時的照片還留著...
(Contax G35 + NEX3)
沒想到一拖稿就兩年,終於把 G35 算是寫出來了:
「鏡頭雜談:Zeiss Contax G 35mm f2」
..
順便先聊一下之後會套上哪些鏡頭來試。
這次就先以很有名、卻又很冷門的 Contax G35 來開場吧!
Contax G35,全名 Contax G Planar T* 35mm f2.0
(鏡頭上刻字為 Carl Zeiss Planar 2/35 T* )
跟 Contax G45 簡直是一模一樣的雙胞胎,
可是用過的人都會說這兩支鏡頭很不一樣。
甚至可以說,G45 名聲直衝雲霄,而 G35 評價兩極。
Contax G 的歷史我就不再重覆講古了,
有興趣可以去看「新時代 (NEX) 下的 Contax G45」,那邊有仔細講。
首先,35mm 的焦段,有很多很多強手,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這個焦段不上不下,剛好差不多是雙眼的視角,
而在 APS-C 裡,乘上 1.5x 後又變成 50mm 左右、標準鏡的單眼視角。
然後因為焦段較易設計,所以還是有 f1.4 這種大光圈在。
不像 28mm 在進入 APS-C 後,雖然掉入 35mm 的熱門區,
卻因為焦段問題,多半都在 f2.8 那邊,大不起來。
也因此 35mm 在數位時代簡直是沒在怕的。
全幅 35mm 鏡儘管買,等感光元件的技術跟上來之後,照樣一級棒!
....而現在正是這個關鍵的轉捩點!
首先 35mm 鏡頭最有名的自然是 Leica 那些 RF 鏡了。
35mm f2.0 光是在導入非球面鏡技術前,就有四個版本!
一代稱八枚玉,二三兩代稱六枚玉(因為設計原理所以鏡片少兩片)。
四代稱七枚玉、又叫散景之王。
非球面技術引入後又有浮動對焦技術再換一世代,總之換不完似的。
評價自然都是在 90~100 分那邊跑的。
而 Leica 又有更進一步的招牌:35mm f1.4。
這部份吭錢技術再上一級!
光那顆「第一次動用人工手磨兩片非球面鏡片、造成產量過慢成本太高而停產」的噱頭,
就要價 $16000 美金。普通一點的、非球面技術以前的那些,都沒有 $1000 美金以下的東西!
來瞻仰一下這顆破萬的...
和 pre-A 版,有幸在 A7/A7r 問世前入手一顆,封印解開後來寫一篇。
然後 Voigtlander 之前也有復刻一顆,
做工精美、用料實在、號稱窮人版 Leica 的 35mm f1.4
這顆等封印解除後也會來寫篇心得。
有機會順便再寫一篇 Pentax 鏡頭中,傳奇的公主鏡之小公主:
Pentax 31mm f1.8 Limited
但這次只是簡單的整理這顆 Contax G35 的故事給大家。
首先就先簡單的把網路上可以找到的分享文獻先列一下:
經典中帶著爭議~~~CONTAX PLANAR T* G35/2:
「...我看到的是更棒的發色跟層次感...」 - mckg
玩NEX5,当然是因为Carl Zeiss G镜头:
「...最大光圈稍嫌影像柔和,但它带来漂亮的散景又让人又爱又恨...」 - wolfla
CONTAX G35 G系最強標頭:
「...一支很強的鏡頭,比g45來得有味道...」 - chansony
相機介紹(5) -- 蔡司史上的傑作 Contax G2:
「...反差大的鏡頭黑白太硬而不習慣,反而是反差小時階調較柔和順眼。所以我會多嘗試用G35拍黑白看看...」 - timeshea
Contax G 數位寫真:
「...也是我欽定LEICA七枚玉的接班人...」 - Jay
數位化的 G35:
「...以Bokeh來說,在大部份的光圈更勝七枚玉...G35是柔美中帶有完美的個性...」 - Jay
我想,截錄了這麼多網上收齊的資料,
大家不用看照片,大概都有個概念這是怎樣的一顆鏡頭了。
預告打夠了,接下來就等 A7r 入手後來和大家分享吧。
很早以前有把這幾支 35 打過一場小仗,那時的照片還留著...
(Contax G35 + NEX3)
沒想到一拖稿就兩年,終於把 G35 算是寫出來了:
「鏡頭雜談:Zeiss Contax G 35mm f2」
..
美食攝影的關鍵之一:文案
這一天,心血來潮煮鍋茶葉蛋。突然就想來寫一篇....
這次茶葉的選擇,是以台灣杉林溪高山烏龍茶為主,
和中國兩處不同產地的龍井做調味比例。
是綠茶系的茶葉蛋,與一般紅茶系不同。口味層次略偏清新,較有天然草香。
而且毫不吝嗇的大量加入茶葉,展現對料理不妥協的態度!
為了去除可能殘留的農藥,茶葉都以 93 度之過濾開水,
預先泡過 3~7 次,確實減少殘藥到最低點。
然後以小火燉煮,每日開火兩次,加入新的茶葉。
(這次是以香氣較濃的龍井做後續追加)
當然,為求食材之嚴謹,捨棄傳統滷包不用,
一切以中藥乾貨入味,計有高級品如甘草、八角等等。
再以特別比例調合老抽、生抽和香菇水。
看這還在入味中的茶葉蛋,真的是太迷人啦!
快轉
幕後的真實情境:
(十八禁)
這次做茶葉蛋,決定把三泡就不行了的大陸龍井,
和勉強可以泡五次、但是常常泡到七次變成加味水的台灣烏龍,
泡過喝到沒味後不要丟掉,留著收一大包一起廢物利用,
給他用熬煮的把剩下的味道都煮出來!
不過沒想到家裡的滷包用光了,
只好自己拿一堆醬油和乾貨丟進去一起煮。
可是乾貨只找到八角和甘草,應該也算接近吧...
而比例自然是加到變黑、又有鹹就算 ok 了....
第二天因為又喝了龍井,所以又開火把這批也倒進去煮....
現在長這個樣子,說不定不錯吃.....。
所謂美食,文案是關鍵....
最後來篇轉載分享....美食文案:紅蘿蔔蘑菇拉麵
這次茶葉的選擇,是以台灣杉林溪高山烏龍茶為主,
和中國兩處不同產地的龍井做調味比例。
是綠茶系的茶葉蛋,與一般紅茶系不同。口味層次略偏清新,較有天然草香。
而且毫不吝嗇的大量加入茶葉,展現對料理不妥協的態度!
為了去除可能殘留的農藥,茶葉都以 93 度之過濾開水,
預先泡過 3~7 次,確實減少殘藥到最低點。
然後以小火燉煮,每日開火兩次,加入新的茶葉。
(這次是以香氣較濃的龍井做後續追加)
當然,為求食材之嚴謹,捨棄傳統滷包不用,
一切以中藥乾貨入味,計有高級品如甘草、八角等等。
再以特別比例調合老抽、生抽和香菇水。
看這還在入味中的茶葉蛋,真的是太迷人啦!
快轉
幕後的真實情境:
(十八禁)
這次做茶葉蛋,決定把三泡就不行了的大陸龍井,
和勉強可以泡五次、但是常常泡到七次變成加味水的台灣烏龍,
泡過喝到沒味後不要丟掉,留著收一大包一起廢物利用,
給他用熬煮的把剩下的味道都煮出來!
不過沒想到家裡的滷包用光了,
只好自己拿一堆醬油和乾貨丟進去一起煮。
可是乾貨只找到八角和甘草,應該也算接近吧...
而比例自然是加到變黑、又有鹹就算 ok 了....
第二天因為又喝了龍井,所以又開火把這批也倒進去煮....
現在長這個樣子,說不定不錯吃.....。
所謂美食,文案是關鍵....
最後來篇轉載分享....美食文案:紅蘿蔔蘑菇拉麵
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
SONY 的 「後 A7/A7r 時代」佈局
現在 Mobile01 相機版上有超過 1/3 的討論串是有關 SONY A7/A7r 的。
而最扯的是 Olympus 的 OM-D EM-1 在文宣本文後,第一篇回應文,馬上就歪樓的經典事件。
這次 A7/A7r 的出場,的確是核彈級的殺傷力。
但是很多討論板還有人不知道 SONY 在這之後的後續的牌型,
認為又是一次 SONY 眾在自 high...
以這次 A7 的價格殺 Canon/Nikon 的入門全幅機,
會間接導致 APS-C 價位下壓至 $1000 以下(本文皆以美金計),
在這個領域就算市佔率能大顯身手,
但實際獲利卻要被嚴重壓縮。而入門全幅 DSLR 因為傳統設計上的材料成本,
要是壓到 $1500 ,也會面臨一樣的利潤壓縮。
$500 ~ $1000 這個市場,是最大入門消費族群的購買層級。
但如果身邊的進階玩家一一跳入 A7/A7r 的領域,
那這入門新手的市場,遲早會被「跟著前輩買」的新買家蠶食。
這時會變成:入門都玩 Canon/Nikon,中階轉戰 SONY 的品牌形象戰,
也是各家相機廠萬萬不想掉入的板塊。
(變成入門品牌那就不用玩了)
至於首發的鏡頭昂貴,我想這是產品定位問題。
這次的主打市場本來就不是一般消費者,而是消費者能力較高的業餘玩家。
在這個領域還有個很特別的族群:老鏡玩家。
老鏡玩家雖然是小眾,但這個圈子的人消費能力遠高於入門玩家。
一顆手動 35mm 的鏡頭,買到上千美金是正常、買不只一顆很普遍,
光吃這些人就夠了(所謂鐵票區是也)。
買了機身順便抓一支小三元的 ZEISS FE 24-70mm F4 ZA OSS
... 還掛蔡司牌(這圈子的人很重視 Zeiss 的咧)... 有不買的嗎?
Canon/Nikon 的玩家會嫌這幾支跟 A7/A7r 一起首發的蔡頭貴的,
老實說也不是會去買紅圈金圈鏡的人,而這些人在喊燒是非常之奇怪的事:
因為他們早該買那吃禁藥爆猛的 Sigma 新砲群了。
(這另一 S 的掘起/覺醒,從另一頭再把 Canon/Nikon 的利潤殺光....)
最後,在 Canon/Nikon 那邊嫌 A7/A7r 的 FF 鏡太大管的人,
不只該用自己手上的 DSLR 機組打打自的臉,更該去真正考慮 m4/3 的組合。
不過很抱歉, SONY 之前很賊的快速入場,把 Olympus 吃下來了,
所以要是去買 Olypmus ,那事實上還是跳入 SONY 家,只是一腳和兩腳之差而已。
而 Olympus 有名的掏空前科... 喔,不對,是說一套做一套前科,
用溫水青蛙戰術把 4/3 死忠派慢慢套至 m4/3,現在又放風聲不反對做 FF....
只有鴕鳥心態的人才會相信 Olympus 絕不會對 m4/3 做出什麼事來....
最後,SONY 在 500~1000 鎂的入門消費者戰場,丟了台 RX100 去攪局。
(最近一年來的隨身機機皇是誰?就是這台!SONY RX100 II)
而 DSLR 陣營最後的相位對焦防線,只會隨著機身處理晶片越來越強大,
而被對比對焦漸漸追上(CPU 每年快一倍,你想要多久呢?)。
說真的,大方向來看 Canon/Nikon 正被 SONY 以藍海攻勢,鎖在反光鏡的紅海圈內。
越晚走出來,只會讓 Sony 有更多時間在外面布滿專利地雷。
這個例子不用看太遠,只要看美國三大車廠被 Toyota 用 Hybrid 專利,
打下銷售龍頭後、鎖在僅存的小貨卡市場,就能大概知道整盤棋正在怎麼走。
無論怎樣,一家獨大都不是好事。
Canon 坐大已久,養出了一隻對消費者擠牙膏的恐龍。
若給 Sony 大起來,遲早也會是一樣的局面。
不過現階段看來,A7/A7r 的問世,已證明牌真的是在 SONY 手中。
(可以想像之後還有個抱錢來買機身、拿回去北歐換殼子的 Hasselblad...)
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
新一頁的開啟:無反全幅的時代
2013年6月23日 星期日
雙筒望遠鏡 - 鏡頭廠的二號戰場
光學玻璃的最主流使用者,應該是攝影鏡頭了。
眼鏡雖然也是大客戶,但是一付眼鏡就兩片玻璃而已...
(現在都是樹脂了啦~)
可是除了攝影鏡頭外,還有個消費領域也大量使用高檔光學玻璃:望遠鏡。
來看看 Leica 的另一宗業務:
散仙在無意間接觸到雙筒望遠鏡的領域,
不經意的挖了一下才發現,原來這些本業的望遠鏡廠商,
正被相機廠商大舉進攻咧!
我所能想到最古早拿著雙筒望遠鏡的名人照,
大概是「沙漠之狐」隆美爾 (Rommel) 了....
根據歷史,那個時帶做軍用望遠鏡最猛的應該是 Zeiss 了。
Carl Zeiss Jena 10x50, Carl Zeiss Jena 8x30W
不過二戰時的望遠鏡廠商,都被德國政府給了些保密代號。
所以沒有仔細看上面刻了什麼的話,是沒辦法找到 logo 的。
隆美爾到底用的是哪支望遠鏡,容小弟以後找到再來分享。
言歸正傳,這年頭鏡片很罩的那些光學廠,
都順便開了一條望遠鏡生產線,
反正鏡片放著也是放著,買相機的人不怕多個 OVF.....
所以 Leica 也搞了很高價的產品線:Ultravid
Leica Ultravid 8x42 HD
ZEISS 也..... 算了,Zeiss 很早很早以前就有在做,
所以不用再幫他打廣告.... (XDDDD)
比較神奇的是奧地利的珠寶商 Swarovski 也來插一腳咧!
原來人造水晶也可以當望遠鏡的鏡片喔?
事實上水晶是非常不適合當鏡片的,不過這之後再說。
這三大前德意志聯邦廠佔據了最頂級望遠鏡市場。
但除此之外,很多日本廠也毫不客氣的用力搶市場....
像老字號的日本光學 (Nikon)....
Nikon Action 8x40
快不見的老店 Pentax
Pentax 8-16x21 UCF Zoom II
從底片撈到鏡片撈到感光元件最後還能跳到望遠鏡的通吃廠:Fujifilm
Olympus 在這邊就不會被人嫌片幅太小了....
Olympus 8x42 EXPS I
Canon 怕餅做不夠大,連「紅圈圈」都拿過來用了.....
Canon 10x42 L IS
不知道紅圈圈是什麼意思的話,請見拙作「外貌協會之鏡頭篇(一)」
但最猛的還是 SONY.....
SONY DEV-3, SONY DEV-5
老大,這是什麼東西呀?有點太科技了,我年紀不小了,吃不下太新潮的東西...
原來是電子雙筒望遠鏡.....(但是還掛了當家 G 鏡的標籤喔!)
可以看到什麼就錄什麼,因為有兩個筒,所以還可以錄成 3D 影片,
拿到他的家電上播放.....
出門掛這玩意實在是有猛到呀!
因為太新潮了,完全沒有對手可競爭。
所以今年順勢又推出第二代.....
SONY DEV-50V
.
眼鏡雖然也是大客戶,但是一付眼鏡就兩片玻璃而已...
(現在都是樹脂了啦~)
可是除了攝影鏡頭外,還有個消費領域也大量使用高檔光學玻璃:望遠鏡。
來看看 Leica 的另一宗業務:
散仙在無意間接觸到雙筒望遠鏡的領域,
不經意的挖了一下才發現,原來這些本業的望遠鏡廠商,
正被相機廠商大舉進攻咧!
我所能想到最古早拿著雙筒望遠鏡的名人照,
大概是「沙漠之狐」隆美爾 (Rommel) 了....
根據歷史,那個時帶做軍用望遠鏡最猛的應該是 Zeiss 了。
Carl Zeiss Jena 10x50, Carl Zeiss Jena 8x30W
不過二戰時的望遠鏡廠商,都被德國政府給了些保密代號。
所以沒有仔細看上面刻了什麼的話,是沒辦法找到 logo 的。
隆美爾到底用的是哪支望遠鏡,容小弟以後找到再來分享。
言歸正傳,這年頭鏡片很罩的那些光學廠,
都順便開了一條望遠鏡生產線,
反正鏡片放著也是放著,買相機的人不怕多個 OVF.....
所以 Leica 也搞了很高價的產品線:Ultravid
Leica Ultravid 8x42 HD
ZEISS 也..... 算了,Zeiss 很早很早以前就有在做,
所以不用再幫他打廣告.... (XDDDD)
比較神奇的是奧地利的珠寶商 Swarovski 也來插一腳咧!
原來人造水晶也可以當望遠鏡的鏡片喔?
事實上水晶是非常不適合當鏡片的,不過這之後再說。
這三大前德意志聯邦廠佔據了最頂級望遠鏡市場。
但除此之外,很多日本廠也毫不客氣的用力搶市場....
像老字號的日本光學 (Nikon)....
Nikon Action 8x40
快不見的老店 Pentax
Pentax 8-16x21 UCF Zoom II
從底片撈到鏡片撈到感光元件最後還能跳到望遠鏡的通吃廠:Fujifilm
Olympus 在這邊就不會被人嫌片幅太小了....
Olympus 8x42 EXPS I
Canon 怕餅做不夠大,連「紅圈圈」都拿過來用了.....
Canon 10x42 L IS
不知道紅圈圈是什麼意思的話,請見拙作「外貌協會之鏡頭篇(一)」
但最猛的還是 SONY.....
SONY DEV-3, SONY DEV-5
老大,這是什麼東西呀?有點太科技了,我年紀不小了,吃不下太新潮的東西...
原來是電子雙筒望遠鏡.....(但是還掛了當家 G 鏡的標籤喔!)
可以看到什麼就錄什麼,因為有兩個筒,所以還可以錄成 3D 影片,
拿到他的家電上播放.....
出門掛這玩意實在是有猛到呀!
因為太新潮了,完全沒有對手可競爭。
所以今年順勢又推出第二代.....
SONY DEV-50V
.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