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誤打誤撞、因緣際會的闖入這個領域。
原本在買鏡頭時,都特別注重要買「全幅」的鏡頭,因為我深信全幅數位相機會平價化,
而微單眼會取代 APS-C 。然後其中幾台微單眼就很理所當然的會有全幅 sensor....
這就是現在的數位大砲所用的感光元件簡單的比較圖。
當然,理論上是越大就能照到越好的畫質,有些廠商技術厲害可以以小壓大,
但是大方向來看,大家可以知道現在平價的 APS-C/DX 等級,尺寸事實上真的不大。
全幅 Full Frame 就大了一倍!而 4/3 系統的感光元件先天就真的輸一截。
所以 Olympus 和 Panasonic 雖然能把相機做的很小,但畫質一定會落後別人一個等級。
而 APS-C 也不用太爽,人家 FF 一直都在那當家的,打不過是理所當然..
因為我相信技術層級到某階段後將會開始出現 FF 價位下降的現象,
所以我的手上的老鏡一律都是入手全幅鏡。事實上也就 ....
Pentax 31/1.8, 77/1.8
Contax G28, G35, G45, G90
Voigtlander VM 35/1.4
就沒了。
然後因為 G45 慘烈犧牲在 The Chief,所以又去找了一顆,結果就半買半相送
的把 Contax G1 也拿回來了。閒著無事就把 Albert 送我的一堆過期底片拿去照,
反正聽說 Contax G 是一套傳奇(有多傳奇?我還是另外開一篇吧),就拿來試試看。
照了兩捲負片後,覺得大概抓到測光的脾氣了,就丟了捲正片進去......
(也是過期,後來才知道是 Fujifilm Provia RDPIII 100F...)
洗出來之後,我再也不想照 35mm 的照片了!
底片實在是太小了,我想要一張又大又爽的正片!
所以我開始尋找更大的底片有哪些選擇.....(這之後的領域是很可怕的原始叢林!!)
但是首先,我們先來解釋一下什麼是 135 (35mm) 的底片:
這張是 google 上抓下來的,左右邊是大家通常用的底片,中間是稱為 120 的底片....
我們平時用的底片,竟然就只有這麼大而已!輸人家中間這個輸慘慘!
簡直就像 FF 海扁 APS-C 一樣.....
突然間我可以感覺到,在中片幅玩家的眼中,哪怕只是一台平價的 Pentax 645N($500),
看那些拿徠卡 M6789 什麼的($5000..),基本上都沒有很在乎。
我不是說徠卡拍不出好照片,但是同一張照片,看他拿一張 6x6 在手上....
我想不會有人還把 35mm 的拿出來現。
不過一山還有一山高.....
把 3 張 6x6 的照片併在一起照成一大張的超寬 Panorama.....這又是什麼兵器!?
是這種規格稱之為 617 的東西,6x6 疊三張少一點點,6x17...
照出來一張底片這麼屌!
不過不是什麼小玩具,這東西這麼大一支!
整個相機也太寬了吧?
沒錯,但是一張底片就這麼寬,從左邊到右邊,真的是讚翻了!
所以這是一張現階段,通用的底片尺寸的比較圖。
(35 Full Frame.... 真的是可以拿到旁邊去了)
...... 那個 4x5 是什麼東西?
Linhof 4x5 相機:
鏡頭是裝在這一張金屬片上的....
真的不要問我那是怎麼用的,給我$2000 我去找一台便宜的,然後一張照片 $5 成本,
我保證玩個幾個月後就上來 blog 分享。
當然也不用每次都是整個行李箱機提著走.... 也是有隨身版的....
我可沒說這是多低調、多隨身。
但是最重要今天要講的是.... 只要你有錢,這些尺吋都有數位版的。
只要把後面放底片的那個部份拿下來(本來就是設計可以隨便拿),換裝個數位的就搞定了。
......
攝影的世界果然是太有趣了!
(也太錢坑了....)
.
2012年6月18日 星期一
Hasselblad 500 C/M with Zeiss 80/2.8 T* lens
收到的當下,真的不知道該要怎麼形容,我應該要學習更會表達自己的感覺。
跟老師聊天時,提到我跑去 Beau Photo 找相機,因為想要挑戰拍攝中片幅正片的攝影。
最近很努力作功課的自學什麼是中片幅,最後選定了即使是古董機了,也一直都是業界頂尖品牌的主流款。
Hasselblad 500C/M 是全手動、無電池、機身全模組化的萬年長青設計。
而我的目標是從此處出發漸漸裝配其他模組,最終接上 6x6 數位機背。
這台機身應該完全沒有年代過老的問題,就算他已經是 25 年以上的機器了,
但是因為全部都是機械式手動原理,完全沒有電動元件,所以可以說只要零件品質用廖夠好,基本上壞不了。
老師突然就冒出一句話:我剛好有一整組 500c/m 的,你就拿去吧!
「(真的以為自己聽錯了)...Orz!!」
500C/M 簡介:
生產期間:1970~1989。
我這台據老師記憶,應該是1981左右買的。
但根據機身序號,這台是 1977 年出廠的,也就是說這個鏡頭是早期的 C 接環,
但因他有 T* 鍍膜,所以是 C 環晚期的進化版。但不管怎樣,他們都比我還老!
據趙嘉的「頂級攝影器材」介紹,
這 500 系列的鋁合金框架都是瑞士進口,用車床一點一點磨出來的,
是一個完美的立方體,因此異常堅固。
而所搭配的 80/2.8 是蔡司生產(上面還寫著 Made in West Germany),
這個版本的 80/2.8 已經有 T* 鍍膜,所以對著陽光硬拼的戰鬥力大幅提升。
換算成 135 的話這差不多可以說是 50/1.8 吧。當然整塊玻璃是大的多了!
先寫到這邊,晚點上來加多一點考據資料。
跟老師聊天時,提到我跑去 Beau Photo 找相機,因為想要挑戰拍攝中片幅正片的攝影。
最近很努力作功課的自學什麼是中片幅,最後選定了即使是古董機了,也一直都是業界頂尖品牌的主流款。
Hasselblad 500C/M 是全手動、無電池、機身全模組化的萬年長青設計。
而我的目標是從此處出發漸漸裝配其他模組,最終接上 6x6 數位機背。
這台機身應該完全沒有年代過老的問題,就算他已經是 25 年以上的機器了,
但是因為全部都是機械式手動原理,完全沒有電動元件,所以可以說只要零件品質用廖夠好,基本上壞不了。
老師突然就冒出一句話:我剛好有一整組 500c/m 的,你就拿去吧!
「(真的以為自己聽錯了)...Orz!!」
500C/M 簡介:
生產期間:1970~1989。
我這台據老師記憶,應該是1981左右買的。
但根據機身序號,這台是 1977 年出廠的,也就是說這個鏡頭是早期的 C 接環,
但因他有 T* 鍍膜,所以是 C 環晚期的進化版。但不管怎樣,他們都比我還老!
據趙嘉的「頂級攝影器材」介紹,
這 500 系列的鋁合金框架都是瑞士進口,用車床一點一點磨出來的,
是一個完美的立方體,因此異常堅固。
而所搭配的 80/2.8 是蔡司生產(上面還寫著 Made in West Germany),
這個版本的 80/2.8 已經有 T* 鍍膜,所以對著陽光硬拼的戰鬥力大幅提升。
換算成 135 的話這差不多可以說是 50/1.8 吧。當然整塊玻璃是大的多了!
先寫到這邊,晚點上來加多一點考據資料。